TUhjnbcbe - 2024/12/14 17:52:00
“母在不庆生、父在不留须”其实不是一个时代的产物,父母尚健在,子女大多是不能起生日的,这个古亦有之,而留胡子这事则是新文化运动的产物了。其一,起生日是件郑重事现在大人小孩都过生日,邀请亲友前来祝贺。其时孩提(3岁以下)及12岁以下儿童过生日在旧时是避邪免灾的,如各地习俗中的用红皮熟鸡蛋在头顶滚动叫“滚灾”,也有挂金锁、银锁“锁命”的说法,其实是求“存活”的,不是“庆生”。那么“爷在不留须、母在不过寿”是啥讲究呢?是说父母双亲在,我们岁数再大也是孩子,不宜起寿;当然也有无孙不起寿之说,一般要有孙子辈才能起寿的,没有孙子辈,寿从何来?有了子孙才谓之子孙满堂嘛;当然最低年龄为50岁,称50大寿,小了撑不起啊。其二、古人留须是普遍现象中国古人蓄须,讲究的是“美”,而且认真的很,把上唇的胡须叫作“髭”,下唇的胡须叫作“粜”,颊旁的胡须叫作“髯”,下巴的叫“襞”等。把胡须做为古代男子的审美标准流传甚广甚久。中国古人蓄须,讲究的是“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毁之不孝”。既然刮胡子是件“不孝”之事,那么留胡子就是天经地义的事了。中国古人蓄须,讲究的是“帅”,看这些帅男之表现,屈子拈数茎须叹“路漫漫其修远兮”;李太白飘几绺髯歌“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张翼德奋一脸钢须喝断当阳桥;曹孟德割须被众将耻笑;关云长托三股美髯夜观《春秋》。至于没有胡子的,轻则被别人看不起,重则象《三国演义》中当太监一样被砍掉了。中国古人蓄须,更讲究的是“实际”,下九流的理发匠少啊,更没有“吉列”及各类电动剃须刀啊。其三、今人留须的一些说法今人之去须,当始于“新文化运动”,胡须连同辫子被认为是“旧”传统而破之,加之卫生观念的传入、泊来品剃须刀的便利让人们可以自己搞定了这点事,因而留胡须的人便渐渐变少了。那么真的要留,又有何讲究呢?一是未成年不可留;二是成年(一般以结婚为标志)留“一”字髭;三是有子女可留八字髭;四是父不在有子孙可留全须。其实这也是个一般说法,一般老人在是不宜留须的。至于不想留了怎么办?一个办法,戏台子上搞掉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