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报道称,近年来青蒿素在全球部分地区出现的“抗药性”难题,屠呦呦及其团队经过多年攻坚,在“抗疟机理研究”“抗药性成因”“调整治疗手段”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于近期提出应对“青蒿素抗药性”难题的切实可行治疗方案,并在“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等适应症”“传统中医药科研论著走出去”等方面取得新进展,获得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内外权威专家的高度认可。
这个重大消息,对中药在全世界地位的提升产生了非常积极的意义。6月17日早盘,陇神戎发、昆药集团、沃华医药等中药企业直接被封涨停,大理药业、神奇制药也高开涨停。未来随着中药走出去战略逐步推进,中药材战略储备项目更显得尤为关键。
近年来,常用药涨价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甚至有报道称,部分药品涨价幅度,已经超过房价。究其原因,业界分析环保限产、原料垄断等都是症结所在。相比之下,近几年来中药虽有一定涨幅,但是总体上并未出现往年的暴涨暴跌现象。原因就在于国家自年对中药材实施国家战略储备,有效抑制了中药材价格暴涨暴跌的局面,使得中药价格呈现出平缓上涨的趋势。
此前,一些颇有远见的中药企业也早于国家开展中药材战略储备,仅康美药业一家企业的中药存货就高达亿元。其他中药企业如必康制药(如今更名为延安必康)以及同仁堂等企业,在几年前就纷纷投入数十亿资金建设中药材战略储备库。
化学药“药荒”愈演愈烈
据中新经纬报道,年粒/瓶的硝酸甘油仅售六七元,属于廉价药。年以来,经历过两三轮断货的硝酸甘油,价格也逐渐翻涨,最关键的是很多患者根本买不到。
据了解,目前,哈尔滨、南京、济南等多地也已出现硝酸甘油缺货现象,一些地方陆续将硝酸甘油纳入短缺药品。
近年来,不只是硝酸甘油片,不少廉价救命药都曾出现价格上涨、供应不足的情况,包括去甲肾上腺素、西地兰、维生素K1、放线菌素D、鱼精蛋白等临床常用的多种廉价药。
对于一些廉价药市场短缺的原因,国家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发布的《年10月短缺药品检测结果快报》显示,维生素B1、葡萄糖酸钙、小儿氨基酸等药品短缺是因为企业生产线改造导致暂时停产。
业内人士认为,“药荒”一方面是由于药品定价过低、利润过薄,厂家主动减产;另一方面是因为原料药短缺造成“垄断性涨价”,部分药企生产成本增加,生产能力不足。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和反垄断局公布的信息显示,我国成品药有约种原料药,但其中,50种原料药只有一家企业取得审批资格可以生产,44种原料药只有两家企业可以生产,40种原料药只有3家企业可以生产。
由于原料短缺,容易造成垄断性涨价,药企生产成本增加,导致生产能力不足,很多廉价药价格低、产量小,药企根本没有动力继续生产。
药品价格在合理范围内涨落是正常现象,但如果出现大幅涨价,那就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尤其是对于临床急需的常用急救药、抢救药,一旦供应保障不上将会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决不允许拿患者的生命做交易,发现了这种苗头性问题必须坚决遏制”。
中药告别暴涨暴跌时代
相比部分化学药的“药荒”,当下中药无论是在供应,还是价格层面都未出现断供暴涨的局面,这与国家和药企前几年进行了大量中药材战略储备密切相关。
早在年“SARS”及年“H1N1”两次重大疫情的防控工作中,出现了防控药物原料药价格大幅上涨的局面,如中药材金银花,一般情况下市场价每公斤30元左右,而在疫情到来时却达到每公斤元左右,其它中药材如连翘、贯众等价格也是呈几倍、几十倍的增长。
由于需求紧张,原料药价格大幅攀升,而中成药价格是由国家来控制,导致制药成本高于中成药的零售价格,致使一些制药厂家停产,造成药品供应紧张、甚至无药可买的后果。
经历了年“SARS”及年“H1N1”两次重大疫情危机之后,*府和企业层面开始不断推动中药材储备战略。
年,在国内中药材价格与供应维稳体系濒临失控的背景下,东阿阿胶、天士力、云南白药、江中制药、三九、滇虹药业、康美药业7家国内知名药企签订备忘录,共建中药材种植基地和原料储备交易平台,以此解决原料短缺、价格上涨等难题。
在业界推动下,年,国家开始规划建设中药材国家储备制度和中药材生产预警机制,以防止药材价格的剧烈波动,彼时国家规划建立了国家级和省市区两级的药材储备制度和药材生产预警机制。
其中,康美药业于年就在甘肃省陇西县出资设立全资子公司康美甘肃西部中药城有限公司,建设了“50万吨现代中药材仓储物流及交易中心”项目,将项目建设成全国重要的中药材储备中心和中药材现货交易平台。
除此之外,康美药业旗下康美中药网通过整合物流、仓储基地资源,建设现代医药物流配送系统,目前已设立了包括北京、东北、上海、普宁、四川在内的30多处分布全国的现代化医药仓储物流中心,以及覆盖全国各药材主产地共多个二级服务网点。
年4月27日,国家层面颁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年)的通知》提到,加强中药材供应保障,依托中药生产流通企业和中药材生产企业,完善国家中药材应急储备,确保应对重大灾情、疫情及突发事件的用药需求。
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颁布之后,立马有上市公司开始切入中药材战略储备库项目。毫无疑问,年就开始上马中药材战略储备项目的康美药业,早于其他中药企业五六年以上,在中药储备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康美药业在中药材战略储备和中药材仓储物流领域的做法,也得到了来自国家*策研究部门的认可。年9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公共*策研究中心发布的《药品流通蓝皮书:中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报告()》特别提到,以康美药业为核心,建立国家中药材战略储备库,以保障国家中药原料平衡供应和平抑市场价格大幅波动,保障国家中药战略安全。
在国家实施中药材国家战略储备的大背景下,多家中药上市公司的中药材战略储备措施,对于平抑中药材价格暴涨暴跌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据东吴证券医药分析团队年10月份的研报《*策进入观望期,把握业绩确定性增长》显示,因环保限产停产因素,等造成不少原料药价格大幅上涨,而中药材价格则趋于稳定。*芪和*岑年以来的价格基本处于稳定和小幅波动状态;*参价格在年以后处于小幅下降的趋势;柴胡和银柴胡价格略有提升,但基本处于稳定;冬虫夏草年以来小幅波动,略有上升。
中药材战略储备意义重大
纵观中药材市场行情发展的历史,会每次疫情的爆发,都伴有药市行情的暴涨暴跌。
通过对比行业数据发现,药材市场的暴涨暴跌是其它任何行业都无法比拟的。如*连的行情可以从30元暴涨到元,太子参可以从10元暴涨到元以上,桔梗也可从10元左右暴涨至百元大关等等。反之亦然:白前行情可以从元暴跌到20元,白术可以从45元暴跌到10元以下,金银花可以从元暴跌到30元等等。
行情的暴涨造成病者“吃不起药”,加重了患者负担。行情的暴跌又造成经营者和种植户损失惨重,甚至血本无归。以至在每次行情的暴跌之后,有人感叹: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另据媒体报道,仅康美药业一家药企,就在上游种植涉及上百万药农的药材收购,成为万药农稳定的收入来源,可见中药材上游种植涉及农户之广泛。
这些年来,中药行业一直有无数专家建议中药材应该实施国家战略储备和企业战略储备,如果国家启动国家储备,在暴涨时开仓放货,满足市场供应。在暴跌时大量收储,以备不时之需,这样药材市场就会平稳运行。
不过战略储备并非是一个*策或者一句口号就能实现的,它需要*策、资金、仓库和保管技术的同步推进,以及收储、出货时机的市场调节。
首先,只有充裕的资金做保障,中药材的国家战略储备才能成为可能;其次储存技术是中药材国家战略储备的重要保障,收购的药材也只能放在规范的仓库里才能有安全的保障;此外,中药材品种较多,有一万多种,国家及企业不可能把每个品种都拿来储备,只能选择部分品种进行重点储备,比如说哪些防疫品种、道地药材品种、常用大宗药材品种、抗癌药材品种等等;最后,要想保障战略储备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也需要用市场化的方式来选择收储时机和出货时机。
所以中药材战略储备项目一旦启动,无疑是需要长期、稳定的*策环境和资金支持,需要战略储备方根据中药材市场情况变动,随时选择收储还是出货,以保证稳定中药材市场价格的平稳运行。
据数据统计,年中药材年总产量为.33万吨,而当年我国化学药品原药产量累计为.8万吨,中药材总产量为化学原料药的五六倍之多,显然中药材价格的变动带来的市场影响不亚于化学原料药。
虽然两组数据没有直接的可比性,但是部分化学原料药价格上涨,当前已经造成了部分常用药急救药断供或者价格暴涨,但中药原材料几乎只有国内能够生产,没有全球替代供应,价格暴涨暴跌带来的影响会更为巨大。
因此这几年来中药材市场供应更加趋于稳定,中药材战略储备的持续推进可谓头等功。作为中药材国家战略储备中最重要的促成部分,企业中药材战略储备同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此前康美药业两百多亿中药材存货,一度曾遭到资本市场投资者的不理解,但是如果将中药材战略储备放到近几年来中药材市场的稳定,以及中药价格的保供稳价的大背景下来看,康美药业无疑承担了一定的中药价格市场调节功能,避免了部分常用急救药短缺的情况发生在中药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