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平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平阴产业有看点,增
TUhjnbcbe - 2022/8/11 19:23:00
白癜风可以治愈吗 http://m.39.net/pf/a_4793212.html

乡村要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

围绕发展适合自身的特色产业

各地都使出了十八般武艺

就让我们跟着济南日报记者的脚步

走进几个村庄和乡镇

看看这些富民产业

如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一步步成为增收的好产业

↓↓↓

榆山街道东阮二村——高效生态农业“真立体”地里长的水里游的全都有

当下,正是水稻插秧的好时节。在平阴县榆山街道东阮二村的家庭农场里,水稻插秧机正在田间来往穿梭。转眼间,一望无际的稻田里就种满了秧苗,一株株秧苗随风摇摆,寄托着增收致富的新希望。

东阮二村邻近*河,土地肥沃,土质优良,*河水灌溉便利,有着种植水稻的悠久历史,产出的*河大米品种优良。东阮二村*支部书记孙其*看中了这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借助村里三资清理工作,把土地集中收回,统一流转给种植大户,发展*河大米种植产业多亩。在*府惠农*策的扶持和街道的帮助下,建泵站、引入*河水灌溉相继完成。目前,农场规模扩大了,还引进了先进的稻米加工、除杂和烘干设备,实现了农业产业化、全程机械化和订单式销售模式。东阮二*河大米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特色品牌,每亩实现效益近万元,还带动周边其他农业大户种植水稻,带动村民共同踏上了致富道路。

如今的榆山街道东阮二村,到处是一派欣欣向荣、干事创业的繁荣景象。榆山街道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圆满收官后,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带领和团结群众因地制宜谋发展,将*支部领办合作社作为引领村集体经济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招,积极探索“*支部+家庭农场+企业+群众”抱团发展模式,不断探索创新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以*河水为媒,把莲藕、龙虾、蚯蚓、水稻串联在了一起。

东阮二村藕虾混养项目

在“藕虾混养”立体循环生态模式经营过程中,藕塘中投放的小龙虾可以增强莲藕底泥的透气性,还吃水中的虫子,促进莲藕的生长,水下莲藕的嫩芽、烂根、腐叶又可为小龙虾提供饵料,实现藕虾效益双赢。通过去年的试种,效益非常可观。今年,藕虾混养项目又扩种了80余亩。再过一个多月,水果藕就能迎来上市,市场价最高能达到每斤20元左右,价格是普通藕的7-10倍。

与藕虾混养生态基地的一路之隔,是村里发展的蚯蚓养殖项目,作为垃圾分类示范村,厨余垃圾成为蚯蚓的“食物”,而蚯蚓粪又能当做藕虾的有机肥,可谓一举多得。目前,蚯蚓养殖基地共投资50余万元,投入蚯蚓苗斤,养殖面积达60余亩,预计每年每亩可实现经济效益2.4万元。

下一步,东阮二村还将通过建设0平方米的高标准大棚,发展苗木、草莓种植,打造观光立体式高标准种植大棚,实现一棚两用,并拓展电商直播渠道,带领干部群众不断奏响强村富民的“最强音”。

安城镇东平洛村——金银花要变成乡亲致富的“金花银花”

瘦高的个子,黝黑的脸庞,说话干脆利落,是个实在人,这是平阴县安城镇东平洛村新任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赵绪广给人的第一印象。

初夏的东平洛村,正值村里多亩金银花盛开之时。在东平洛金银花基地,随处可见的是村民们辛勤采摘、喜悦丰收的场景。

东平洛村金银花种植基地

年,由上一任村*支部牵头,东平洛村成立了平阴县平发农业合作社,在流转出的土地上栽植了亩的金银花和20亩的珍珠油杏。经过两年发展,收益一直稳步上升,特别是金银花,长势比去年更好,价格也卖到了七八十元一斤。

在金银花基地,从事采摘的村民中有老人、有年轻人,既有东平洛本村村民,也有周边脱贫户和农户,因为合作社用工方式灵活,不限身份、年龄、时间,当天结算工资,很多想在家门口找活的村民都自告奋勇前来报名摘花。

“我是一名退伍*人,都说退伍不褪色,既然成为东平洛村的当家人,我就要扛起肩上的责任,这是*人的本色,也是我作为当家人的担当。”赵绪广说,现在合作社的金银花进入盛花期,有往年的经验,自己要带领村民让金银花开出“金银”来,乡村振兴路上一户也不落下。这是自己对村民的承诺,也是自己开门第一件事的目标。

未来,东平洛村计划继续壮大金银花种植基地,以一花带多花,以一社带多社,以点带面,做强做大*支部领办合作社,让东平洛铆足马力奔小康。

安城镇宋庄村——落后村因为蔬菜大棚变身先进村

0余亩耕地,过去一直以传统种植业为主,村民大多外出务工,村内主要劳动力多为妇女和老人,经济条件十分落后,这是平阴县安城镇宋庄村面临的村情。

为解决村民收入普遍低,生活贫困的局面,村*支部成员经多番考察,将发展定位于立足现实,借助*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势头,发展现代化大棚种植蔬菜的思路。

说干就干,宋庄村*支部决定在村里成立农业合作社,随即开始了蔬菜大棚的建设。为了降低建设成本,减轻经济负担,*支部一班人亲自参与整地、建棚、引苗等工作,每天凌晨4点开始工作,三餐吃在地头,晚上忙到摸黑,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计算、分发物资,忙得连自家农活儿都顾不上。

正是有了这样一个团结奋进干实事的*支部,村里才有了发展的主心骨,乡村振兴才有了强有力的保障。利用“强村贷”*策,合作社筹集资金30万元,村民又自愿入股74万元,村集体出资41万元,仅仅三个月的时间,投资万元的10个高标准大棚拔地而起,宋庄村由“大棚空白村”变成了“大棚示范村”,改写了长久以来种植传统农作物的历史。

和大棚里的山芹一样,按照“支部+农户+合作社”的红色合作社模式发展的还有村里的无公害优质谷子产业。宋庄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宜种植谷子、芝麻、高粱等小杂粮,特别是这里“靠天收”的谷子碾成的小米以易煮、粥黏、味香闻名远近。为了将村里的谷子种植产业做大,给村民带来更多的实惠,宋庄村*支部成立了吉谷种植专业合作社。

随后宋庄村把“吉谷20”推广到了合作社成员家中,由合作社为他们免费提供谷种和有机肥,还与合作社成员共同通过电商平台将宋庄小米销往全国。

如今的宋庄村,一年收两季的芹菜畅销全国,一个大棚一年的收益在3万元左右。仅此一项,村集体和入股的群众就能增收60万元。过去的落后村,一下子成了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经济发展、人心思上的先进村。

玫瑰镇——手里有“绝活”岗位送上门

为加强农村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展现职业技能培训成效,鼓励提升技能技艺水平,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5月22日,平阴县玫瑰镇举行乡村振兴技艺技能展示活动。

农村妇女学习面点技能

活动现场,参赛者摩拳擦掌,纷纷拿出各自的绝活进行展示。面团在他们的揉、搓、捏、拽等动作后大变了模样,一款款花色多样,营养丰富的面点在他们灵巧的手中展现出来。参赛者孔祥苓说:“我现在正在做的是一款玫瑰花样面点,因为玫瑰是平阴的代表,通过制作玫瑰面点,表达我对家乡的热爱。”

面点是中国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品种丰富多彩,制作技艺精湛,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和饮食文化。本次比赛中,参赛选手都是玫瑰镇各村的女性村民,他们需在规定的时间内现场制作完成6个花样面点。参赛作品由专业评委老师根据评分规则,对面点的制作流程、安全卫生及外观、口感、创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一起进行评判打分,选出这次比赛的优秀作品。作为此次比赛的评委,济南市技师学院面点教研室主任孙环慧说:“这次比赛,参赛者制作的面点水平非常高,充分展示了他们扎实的面点技能基础及创造美感。对于表现突出的参赛者,我将联系相关单位,把他们推荐到合适的工作岗位。”最终,在评委老师的综合评判下,19名参赛选手脱颖而出,共评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0名,与会领导为获奖者颁发了证书,并优先为获奖者推荐工作。

自“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以来,通过大走访大排查,玫瑰镇调研发现,目前全镇还有不少的农村女性剩余劳动力,就业需求非常强烈。为此,玫瑰镇联合县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县农商行、市乡村振兴服务队平阴一队、惠民培训学校等部门和单位,举办了以“助力乡村振兴,共创玫好未来”为主题的技艺技能展示活动,活动旨在展现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培训学习成效,提升参训人员的技能水平,增强就业本领和创业能力,达到“掌握一门技术,致富一个家庭”的目的,并带动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创业。

1
查看完整版本: 平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平阴产业有看点,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