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宿松让产业加倍让增收加码
TUhjnbcbe - 2021/3/7 2:37:00

望着眼前漫山遍野盛开的桂花,许岭镇灯塔村村民王先旺算出了一笔“好账”:每天来这里赏花并将在来年春天选购桂花树的客户多了起来,包括各种苗木花圃,连续三年订单,年收入超过万元。

桂花盛开的季节

桂花的花瓣会散发出迷人悠长的香气

十里以外的人都能闻到

“桂花树开的花很小,单层的花瓣十分俏丽。一组组小花组成花序,颜色很多:金桂深*若金,银桂洁白如玉,丹桂橙红似火,四季桂淡*如蜡……”说起桂花的芬芳迷人,王先旺一脸的满足和惬意。

另一边,金银花烘干房自动化烘干机连轴运转,不仅“转”出了干制品,也“转”出了40多万元的年产值。

先旺家庭农场苗圃基地

产业在加倍

灯塔村紧邻泊湖中的罗家赛,山水俊秀、土壤肥沃,非常适合金银花的种植。

正宏生态有限公司是全县规模最大的金银花种植专业合作社,仅灯塔村,就种植了多亩。

“金银花的种植,找准了依托资源条件、发挥比较优势的抓手,更是让农村产业加倍发展带来机会。”灯塔村村委会主任杨金球说。

绿色产业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利益链上的收益,让农民生活更加富裕、收入更有保障、脱贫更可持续。

金银花带来的收益,打破了灯塔村传统种植模式。“哪样更增效更增收,我们就引导群众干哪样,特色产业,就是要做活特字文章。”杨金球说。

金*的金银花俏销四方,圆圆的油茶也惹火一片。

宿松全县第二大油茶示范企业正宏生态有限公司,在灯塔村流转了亩山场,去年就有亩挂果,今年将出现倍增。

“油茶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对油茶我是越看越喜欢!”曾经的困难户王香娥每年在油茶基地务工,一个人的年收入就超过3万元,她与老公一起靠管理油茶,日子越来越红火,非常感谢油茶带来的高收益。

据县财*局民生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在产业扶贫中,资产受益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大创新举措,重点帮助无劳动能力或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现持续稳定增收。宿松县创新资产收益扶贫运行机制,在帮联、投入、推广、带动等方面进行有益探索,确保贫困户、涉及贫困人口所有村充分享受资产收益红利。”

初秋季节,灯塔村正宏农业公司基地里,另外一群农民们正忙着给养殖池的甲鱼投食。脱贫户吴耀华和村里20多户贫困户除了在基地里务工有收入,每年还可以享受资产收益分红。他说:“我身体不太好,享受了资产收益,一年可以得到块钱,什么事都不干,另外在这里打工也能赚点钱。”

灯塔村渔业基地超过亩,有种鱼池、精养池和生态池等大小养殖池6个,常年养殖甲鱼、桂鱼、鲶鱼、乌鱼等特色鱼类近10种,是许岭“鱼米之乡”的特色之一,近几年共帮助95位贫困人口脱贫。为积极带动周边群众致富,公司低价提供种苗和无偿提供养殖技术,帮助群众发展池塘、稻田养殖,实现加倍效应。

灯塔村*总支书记石志英说:“年我村利用县财*局资产收益引导资金20万元投入到正宏公司,对养殖设备设施升级改造,突破了养殖瓶颈。”

20万元的资产收益支持引导资金投入到公司后,每年直接提高经济效益15万元。同时也建立了贫困户与公司之间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村集体经济组织年享受收益分红的2万元,全部量化到村里26户贫困户当中。

农民在正宏生态公司金银花基地烘烤房劳动

增收在加码

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灯塔村做出了示范。

“灯塔村纵深推进产业发展,打造了一批致富产业,助推了群众增收脱贫,出现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许岭镇青年干部周丽丽说。

种养出来的都是绿色的,生态的,干净的。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一定的产业发展基础和市场效应“造就”了灯塔独特的比较优势,那就是放弃传统的小麦、*豆等作物,改种经济价值更高的作物。而今,这份比较优势正在朝着发展胜势快速转换。

灯塔村山多地少,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引导农民发展新模式,形成新业态。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销售市场。

依托为卖而种、为卖而养发展起来的主导产业,灯塔村把“叫好”的产品变成“卖座”的制品,让更多的人品尝到“许岭味道”,产品也从观赏变为品尝。

宿松县财*局农业股股长邓禄安说:“我县两年来累计投入财*支持引导资金万元,密切了产业发展和贫困群众的利益连接,取得了村集体增实力,贫困户增收益,产业增效益的三增良好效果。两年以来累计户人享受了收益分红。下一步继续每个村投入10万元,让全县更多的贫困户增收并加码。”

张凤兰是曾经的贫困户,金银花采摘季节,摘下来的鲜花每斤能挣5块钱,每天能挣到80块钱,而在烘干房,她每天能拿到块钱,增收更明显。

灯塔村对全村0多亩土地进行产业化运营,群众不仅能够获得每亩元的租金,更多的好处就是在基地务工获得就业收入,劳动时间增加,报酬也大幅提升。这种产业带就业的产业扶贫模式,让越来越多的村民惠及其中。

“发展壮大富民产业,带动群众稳定增收是目标也是行动,规模化生产有助于降低小散农户生产的盲目性,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在推动农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还将会有更多的*策支持。”宿松县财*局民生办有关负责人说。

基地工人正在使用自动投料机给种鱼池投料

情感在加深

“一个女人能干什么?能干成啥样?”年村两委换届时,灯塔村到处听到的是这样一句话。

面对怀疑的声音,她以实际行动回应,也用实际成果回答。她就是灯塔村*总支书记石志英。石志英今年50岁,是宿松县三位女村支书之一。从上任的第一天,她认真践行着“小康路上不让一人掉队”的誓言,在她的带领下,灯塔村一年一个台阶。

“人往一线走,她真的是用脚步丈量民情,她下田间,走地头,访农户,在具体工作中,她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一步一个脚印谋划出脱贫攻坚的精准措施。”灯塔村村委会主任杨金球,比石志英年长八岁,说起这位书记,他满是赞赏。

石志英带领推动各项扶贫措施在村组得到有效落实,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

“我心里有一本账,我们的服务还不够,还需要加强,情感投入不够,还要加深。我将继续时刻把人民群众装在心里,关心他们的冷暖,关心他们的疾苦,为他们多办实事、多办好事。”石志英说。

“她在村民心中很有威信,帮扶工作遍地开花、群众生活日趋美好。每件事她都是往一流做,是一名让人敬佩的女*员。”许岭镇年轻女干部刘谦说。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我们灯塔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对老百姓的诺言一定要兑现。”石志英说。

“她可厉害了,啥事都给我们办,就跟我们自家人一样。我现在住的是别墅式楼房,每年收入很不错,这可多亏了我们石书记,真是太感谢她了。”村民许引林对现在的生活非常称心,也对女支书的赞美溢于言表。

“这是最好的时代,看着越来越多的贫困户主动发展生产,用辛勤的劳动摆脱贫困,看到灯塔村一天天的变化,为了这些朴实勤劳的村民,作为支书,我知道自己应有怎样的担当和责任,我坚信灯塔村集体经济发展将会越来越好,群众的日子也会蒸蒸日上。”朴实的话语饱含深情,石志英对未来信心满满。(通讯员司舜胡琦琳)

来源:宿松*建版面:朱宜审核:江柏佐主办:宿松县融媒体中心投稿:ahssnews

.
1
查看完整版本: 宿松让产业加倍让增收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