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特色农业经营主体转变思想绥阳瞄
TUhjnbcbe - 2025/2/17 19:54:00
白癜风多长时间能治愈 http://www.txbyjgh.com/m/

雨水过后,气温回暖,农事渐起。  时下,走进绥阳县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农民们忙着剪枝、翻土、播种、施肥......一派繁忙春耕景象。

今年,面对疫情风险挑战,为确保农业稳定发展,绥阳县一手抓好疫情防控、一手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紧扣“八要素”,践行“五步工作法”,发动群众发展高效特色优势农业产业,以“”产业布局(即:种植辣椒30万亩、金银花20万亩、蔬菜20万亩、高粱10万亩、方竹林50万亩)为突破,坚持市场导向,探索创新工作机制,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助农增收。选择优势产业以“特”致胜2月24日,记者走进绥阳县小关乡小关村黄洋台金银花种植基地,尽管早春的金银花树风骨铮铮,但树枝上已“吐露”点点红色芽孢,此时花农们正忙着剪枝、施肥。小关乡是绥阳县金银花产业的发源地,早在上世纪70年代便有农户种植。年,绥阳县立足地理环境与气候资源优势禀赋,首次提出规模化发展金银花产业,历经10余年发展,实现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产品远销成都、湖南、广东等地。  目前,金银花是县域经济特色农业主导产业和后续支柱产业之一。

“村里地少荒坡多,以前种包谷烤烟,一亩地年收入两三千元,许多家庭只够糊口。从没有想过靠发展金银花产业致富。”该村种植大户何文强是第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人”。据他介绍,年他流转了七八十亩荒坡开始种植金银花,年产生效益,每斤干花5.1元;年每斤8.2元,到年每斤卖到了45元!“种植管理不费劳力,客商上门收购,不出门就有钱挣,大家都‘雄’得很!”现在,他已发展了亩。去年,每亩收益元左右,除开人工成本,全年纯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这让他笑得合不拢嘴。  何文强还说,年前他在坪乐镇、旺草镇看了好几处土地,准备再流转二三百亩地扩大种植规模,奈何找地发展金银花,比谈媳妇儿还跑得老火......

金银花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花。夏卖花、冬卖叶,修剪的废枝也含药用价值,是家畜饲料配方的一部分。如今,小关乡家家户户都种植金银花,全乡发展面积达6.8万亩。事实上,绥阳县坚持把金银花产业作为脱贫攻坚重要产业,着重在小关、郑场、青杠塘等高海拔地区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已种植13.5万亩。  绥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银花办主任何华告诉记者:“今年绥阳县计划新增金银花2万亩,目前已经移栽1万余亩,剩下的预计在三月底前全部完工。今年受疫情影响,金银花市场前景反而十分可观,除花茶产品市场以外,作为中药材进入市场,预计价格会大幅上涨。”

绥阳县风华镇千亩辣椒种植基地摄影黄云

深挖产业“领头羊”挑起发展“大梁”如果说特色产业让群众走上了“致富路”,新型经营主体则挑起带动群众发展“大梁”。宽阔镇地处绥阳县北部山区,平均海拔多米,属于高寒高海拔地区。“宽阔镇红河村的田,是出了名的烂!受高寒气候影响,全年积水淤泥,十种九不收是常态。”宽阔镇党委书记黄鹏说,老百姓颗粒无收,家家都穷得“叮当响”,情绪一激动,什么难听的话都能说出来,政府是有苦难言。改变,迫在眉睫!抓好产业布局,势在必行。  黄鹏说,“自然原因改变不了,政府就积极转换思维,把‘高寒’作为一种天然优势资源,趋利避害,想方设法引进合适产业。”

年政府从重庆引进莲藕种植大户刘继东,结合其市场、资金、技术优势,利用高海拔地区莲藕生长周期延后的特点,规模发展反季节莲藕。  “正常莲藕都是12月份左右上市,错季莲藕在4月份上市,那时全国各大市场莲藕正好处于真空期,很多外地收购商需要提前预约才有货。”刘继东说,产品以市场为导向,才具发展潜力。

年,刘继东最先试种了亩,每亩产3千斤,当年每亩纯利润接近余元;年发展到余亩,市场价每斤3.5元,亩产值超1万余元。市场“钱”景,驱动村民们放弃“单打独斗”的传统种植模式。目前,宽阔镇共有6户、2个村集体、1个企业、1个大户抱团种植,共发展余亩错季莲藕。此外,在该镇宽阔社区坝下大坝,布局了魔芋、大葱、中药材等作物,市场前景也都十分看好。尤其魔芋,是该镇于年年底从重庆北培区引进的魔芋种植能手——华人杰带动发展。华人杰介绍,他在坝下大坝流转了亩土地试种。魔芋一旦试种成功,其食用与开发价值,将使每亩产值达到1.8万元。与此同时,他正建设种植技术推广培训站,培养当地传统农民向懂生产、懂管理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转变,并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经营模式,通过就业带动、保底分红、股份合作等形式,吸引群众参与其中,促进生产企业化。深挖产业“领头羊”,路子对头,产业调整步子将走得更稳!  近年来,绥阳县持续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积极把市场和技术交给企业、大户和专业人才,鼓励农民采取土地入股、反租倒包等方式,加快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实现“企业+合作社+基地”“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

正在育方竹苗的绥阳县太白镇太平村群众黄云摄

截至目前,全县共培育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3家,专业合作社家,家庭农场家,种植养殖大户2.1万余户,年开展各类产业技术培训达6.5万余人次。转变思想观念加快产业转型宽阔镇以坝区农业产业增值增收为抓手,引进五倍子、花椒产业在宽阔社区杨堡三组进行片区种植,按照规划,3年以后,这两项产业将会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杨堡三组村民赵代民说,当地历来种洋芋包谷,经济一直比较落后。据了解,去年11月份,该组村民们自发成立了群众性自治组织——民主管理委员会(简称“民管委”),围绕“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工作原则,对涉及本组产业发展及公益性事业,发挥自身优势进行管理,为民服务谋利。  “大部分村民对政策不了解,要转变产业,不少群众都有抵触情绪。可种了一辈子的包谷洋芋,也没见哪家富裕起来。群众思想自身要学会转变,引进的产业预估亩产值都是传统种植的10余倍,几多不好?”赵代民说,民管委实行群众管理,让群众参与产业发展的全过程,目的就是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绥阳县大路槽乡亩坝区蔬菜种植基地黄云摄

群众的事情群众办,由民管委牵头作宣传思想工作,村民参与行更加积极有效。经多次组织召开群众会后,村民们对产业发展充满了希望。思想一转天地宽。目前,杨堡三组62户全部参与到产业发展中,全组共种植亩五倍子、亩花椒。转变思想,把低效传统种植退下去,扩大高效经济作物种植规模,将“为吃而生产”的自给自足型小农经济转到“为卖而生产”的市场需求上来,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是不仅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更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前进方向和必由之路。发展特色产业、培育经营主体、转变思想观念,绥阳县瞄准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目标”。  年,绥阳县将持续全面补齐“三农”工作短板,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以“”产业布局为突破,发展壮大辣椒、蔬菜、金银花、高粱、方竹笋等特色产业,纵深推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蝶变”。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谢国欢

通讯员姚浩陈攀庚

编辑潘树涛

编审陈富强

1
查看完整版本: 特色农业经营主体转变思想绥阳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