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中药鉴定学重点简答题整理
TUhjnbcbe - 2024/12/31 9:45:00
北京哪里能治愈白癜风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一、四大鉴别法适用范围:

1.来源鉴定——完整的植、动、矿物类药材

2.性状鉴定——药材、饮片

3.显微鉴定——破碎药材、粉末、中成药

4.理化鉴定(现代仪器分析)——有效成分、指标成分分析;浸出物测定;纯净程度、有害或有毒物质限量检查

二、性状鉴定内容:

通过眼看、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方法,来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的方法,也叫经验鉴别。

一般包括以下十个方面: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断面、气、味、水试、火试。

三、简述水试和火试并举例

1.水试是利用药材在水中或遇水发生沉浮、溶解、颜色变化及透明度、膨胀度、旋转性、黏性、酸碱性变化等特殊现象进行鉴别药材的一种方法。

比如:西红花加水浸泡后,水液染成金黄色;苏木投入热水中,水液显鲜艳的桃红色。

2.火试是指有些药材火烧之后,能产生特殊的气味、颜色、烟雾、闪光和响声等现象。通过火烧产生的特征和现象鉴别。

比如:海金沙撒于火焰上可发出爆鸣声及闪光;青黛火试有紫红色烟雾。

四、细胞壁特化性质的鉴别方法

1.木质化细胞壁:加间苯三酚+盐酸1滴,呈红色或紫红色

2.木栓化或角质化细胞壁:加苏丹Ⅲ试液,呈橘红色至红色

3.纤维素:加氯化锌碘试液或加碘再加硫酸液,呈蓝或紫色

4.硅质化:加硫酸无变化

五、常见的显微制片有:1、横切片或纵切片制片2、粉末制片3、解离组织制片

4、表面制片5、花粉粒与孢子制片6、磨片制片

六、中药材常用的产地加工方法及范围

常用加工方法—产地加工

1、拣:去除杂物、非药用部位

2、洗:去泥沙等

不能水洗:黏液质较多、芳香类药材

3、漂:

去毒:半夏、天南星

去盐:海螵蛸、海藻、昆布、咸苁蓉

4、切片

较大的根、根茎、坚硬的藤木类等趁鲜切片,以利干燥,如大黄

含挥发性成分或有效成分易氧化不宜趁鲜切片,如当归、川芎、槟榔、麻黄

5、去壳:种子类药材

不去壳:含挥发油较多的种子,以果实储存,临用时再去壳,如豆蔻、草果

6、蒸、煮、烫:

①利于富含黏液汁、淀粉或糖分的药材干燥:如白芍、明党参煮至透心;天麻、红参蒸透;鳖甲烫至背甲上的硬皮能剥落等

②便于刮皮:如明党参、北沙参等

③杀死虫卵,防止孵化:如桑螵蛸、五倍子等

④有的蒸制后能起滋润作用:如黄精、玉竹、熟地黄等

⑤防止散瓣:如菊花

⑥使药材中的酶失去活性,以防有效成分分解:如黄芩(杀酶保苷)

7、发汗

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份向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利于干燥。玄参、续断、厚朴、杜仲、茯苓等

8、揉、搓

干燥过程中防止皮肉分离或空松

油润、饱满、柔软

9、硫熏

增白、防霉烂:山药、白芷、天麻、川贝、牛膝、天南星等

科学性:硫化物残留、安全性、环境污染

七、药材常见变质现象及防治

主观题第13题10分

1、虫蛀(18~35℃、相对湿度>70%、含水量>13%)

虫害防治方法:

①温度处理法

(1)低温法:一般在环境温度8~15℃时药材害虫即停止活动;

-4~8℃时进入冬眠状态;低于-4℃,经过一定时间即死亡

(2)高温法:药材害虫对高温的抵抗力较差,当环境温度在40~45℃时,害虫停止生长繁殖;48~52℃时,害虫将在短时间内死亡。

可采用暴晒、烘烤、蒸、远红外照射等高温处理法,使害虫致死

②传统养护法

(1)牡丹皮与泽泻同放:牡丹皮不易变色,泽泻不易虫蛀

(2)陈皮与高良姜同放:可防生虫

(3)花椒或细辛:可防止海龙、海马、蕲蛇等有腥味的动物药生虫

(4)大蒜:可防止土鳖虫、全蝎、斑蝥、红娘子等药材生虫

(5)乙醇;谷糠埋藏法;干沙埋藏法;石灰防虫法

③化学杀虫法--气调养护法(98%N2/CO2)--除氧剂密封贮藏--核辐射灭菌技术(钴射线、γ射线)

2、生霉(25℃、相对湿度>85%、含水量15%)生霉的防治方法

①水分控制法:

中药材所含水分(9~13%)及空气相对湿度(70%)。

②温度控制法

(1)低温灭菌法:将库温调节至15℃以下,具有较好的防霉作用。

(2)高温灭菌法:通过日晒和烘干法,可以使药材水分散失,水蒸(煮)等高温灭菌方法而使霉菌生长受到抑制。

③密封法是利用严密的包装或其他方法,使中药与外环境隔绝,阻止了霉菌生长所需的氧气,而达到防止霉变的目的。

3、走油/泛油

(1)含挥发油、脂肪油药材的油质泛出药材表面:杏仁、桃仁、郁李仁、当归、肉桂

(2)受潮、变色、变质后含糖药材表面泛出油样物质:天冬、麦冬、太子参、枸杞子

(3)低温、低湿、密封、避光

4、变色

(1)成分(酶与非酶原因:酚羟基、糖类、氨基酸)

(2)温度、湿度、日光、氧气

5、自燃

堆垛过高,吸湿回潮、含水量高;富含油脂

6、失水

矿物药(含结晶水)风化失水明矾、芒硝、胆矾

7、其他

某些药材所含的特殊成分,在贮藏过程中容易挥散、自然分解或起化学变化而降低疗效。

八、中药新资源途径

1.发掘民间草药;

2.根据生物亲缘关系,在同科属植物中寻找新源;

3.根据有效成分寻找新药源;

4.以药理筛选结合临床疗效寻找新药源;

5.从古本草中寻找;

6.根据地理分布寻找新药源

九、大黄

一、来源蓼科大黄属掌叶组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的根及根茎

二、性状鉴别

1.类圆柱形、圆锥形或块状,长3~17cm,直径3~10cm

2.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有时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锦纹”)

3.质坚实,断面颗粒性

4.根茎髓部有多数“星点”

5.根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形成层环明显,无星点

6.气清香,味苦、微涩,嚼之有砂粒感,唾沫染成黄色

三、显微鉴别

1.大型的草酸钙簇晶,直径可达μm,棱角大多短钝。

2.大型的网纹导管多,非木化,亦有具缘纹孔及螺纹导管。

3.淀粉粒众多,单粒圆球形、长圆形,脐点大多星状。

四、主要化学成分---含蒽醌衍生物及鞣质等

五、理化鉴别

1.微量升华:本品粉末少量,进行微量升华,可见菱状针晶或羽状结晶,加碱显红色。

2.荧光鉴别:

药材新鲜断面于紫外光灯下观察,显浓棕色荧光。

粉末的稀乙醇(40%)浸出液,滴于滤纸上,再滴加稀乙醇扩散后呈黄色或淡棕色环,置紫外光灯下观察,显棕色或棕红色荧光(蒽醌衍生物),不得显持久的亮蓝紫色荧光。(蒽醌类成分)

3.检查羟基蒽醌衍生物:

粉末用稀盐酸与乙醚提取,分取乙醚层,加碳酸氢钠试液,碱液层显红色。

4.薄层鉴别:

对照品:大黄酸、大黄药材

吸附剂:硅胶H薄层板

展开剂:石油醚-甲酸乙酯-甲酸(15:5:1)

供试品色谱中:

在与大黄酸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

的橙黄色荧光斑点。(置氨气中熏后,日光下检

视,斑点变为红色。)

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五个

橙黄色荧光斑点。

十、比较

十一

附子

一、来源

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加工品

二、商品规格

盐附子

黑顺片

白附片

三、性状鉴别

1.附子:

①肥短圆锥形

②表面灰棕色,有微细纵皱纹,上端具凹陷的芽痕,周围有瘤状突起小支根或支根痕,习称钉角。侧边留有自母根摘离的痕迹

③质坚实,断面灰白色,粉性

④气微弱,味辛辣而麻舌

2.盐附子:

①圆锥形,形较大,长4~7cm,直径3~5cm

②表面灰黑色,附有盐霜,潮润性;

③形成层环纹多角形。

3.黑顺片:

系纵切片,上宽下窄,具棕黑色皮,剖面暗黄色,半透明状,有光泽,断面角质样。

4.白附片:

形似黑顺片,但无棕黑色外皮,全体黄白色,半透明状。

5.黄附片:

①系横切片

②断面黄色,五角星状。

四、解毒原理

生附子主要含剧毒的双酯类生物碱乌头碱、中乌头碱和次乌头碱

加工炮制双酯类生物碱易水解生成毒性较小的单酯类生物碱及不带酯键的胺醇类生物碱

十二、比较

十三、比较川贝和浙贝粉末显微特征

川贝

粉末类白色:

①淀粉粒

甚多,多为单粒,广卵形、长圆形或不规则圆形,有的边缘不平整,略有分枝,脐点大多位于较小端,短缝状、点状、人字状或马蹄状,层纹细密隐约可见。

②表皮细胞

类长方形,垂周壁微波状弯曲,偶见不定式气孔,副卫细胞5~7个

③螺纹导管

④草酸钙小结晶小且少,方形或簇状

浙贝母

粉末淡黄白色。

①淀粉粒

甚多,单粒卵形、广卵形或椭圆形,脐点点状、裂缝状、人字形或马蹄状,位于较小端,较大的可见偏心形的层纹;复粒由2分粒组成。

②表皮细胞

类多角形或长方形,垂周壁连珠状增厚。

③气孔

少见,扁圆形,副卫细胞4~5个。

④草酸钙结晶

少见、细小

⑤导管细小,多为螺纹导管

十四、简述大血藤和鸡血藤的断面特征

大血藤断面特征

1.有多数细孔状导管,木部黄白色

2.断面皮部红棕色环状,有6处向内嵌入木部

3.线呈放射状排列

鸡血藤断面特征

1.横切面可见皮部树脂状分泌物呈红褐色或黑棕色

2.韧皮部与木质部相间排列,呈3~8个偏心性半圆形的环

十五、比较厚朴与肉桂的性状鉴别特征

厚朴

1.卷筒状或双卷筒状,长30-35cm,厚2-7mm

2.外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粗糙或鳞片状剥落,皮孔明显椭圆形;去粗皮者黄棕色

3.内表面紫棕色或深紫褐色,划之显油痕,具细密纵纹

4.质坚硬。断面外层颗粒性,灰棕色;内层纤维性,紫褐色,富油性,有的可见多数小结晶

5.气香,味苦带辛辣

肉桂

1.槽状或卷筒状,厚约2-8mm。

2.外表面灰棕色,有细皱纹及横向皮孔。有时可见灰白色的地衣斑。

3.内表面红棕色(或黄棕色),有细纵纹,划之显油性

4.质硬脆,易折断。断面颗粒性,不平坦,外侧棕色较粗糙,内侧红棕色而油润,中间有一条黄棕色的线纹(石细胞环带)

5.气香浓烈,味甜而辛辣。

十六、比较厚朴与肉桂的粉末显微鉴别特征

厚朴粉末:棕色

1.石细胞众多,类方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分枝状。

2.油细胞椭圆形或类圆形,含黄棕色油状物

3.纤维甚多,成束,壁厚胞腔线形,有的一边呈锯齿状

肉桂粉末:红棕色

1.木栓细胞多角形,含红棕色物

2.纤维长梭形,多单个。

3.石细胞壁常三面增厚,一面菲薄。油细胞类圆或长圆形。

4.射线细胞含草酸钙小针晶。

5.淀粉粒多见

十七、简述牡丹皮,肉桂,黄柏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理化鉴别方法

牡丹皮

主要化学成分:

鲜皮中含牡丹酚原苷,易被酶水解成牡丹酚苷。根皮含丹皮酚、丹皮酚苷、芍药苷、挥发油、苯甲酸、糖类及植物甾醇等

理化鉴别:

1、微量升华升华物长柱形、针状、羽状;加三氯化铁醇溶液,结晶溶解呈暗紫色。

2、TLC以丹皮酚为对照品进行TLC。

肉桂

主要化学成分:

含有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桂皮醛

理化鉴别:

肉桂氯仿液吸取氯仿液2滴滴加10%盐酸苯肼液1滴生物显微镜下桂皮醛苯腙的杆状结晶

黄柏

主要化学成分:

含主含异喹啉类生物碱,主为小檗碱

并含少量黄柏碱、木兰碱、掌叶防己碱(即棕榈碱)等

理化鉴别:

①黄柏断面,置紫外光下,显亮黄色荧光。

②粉末0.1g,加乙醇10ml,振摇数分钟,取滤液加硫酸1ml,再沿管壁滴加氯试液1ml,在两液接届处显红色环。(检查小檗碱)

十八、简述牡丹皮,厚朴,肉桂,黄柏,杜仲的断面特征

牡丹皮断面特征:

断面平坦,淡粉红色,粉性

厚朴断面特征:

断面外层颗粒性,灰棕色;内层纤维性,紫褐色,富油性,有的可见多数小结晶

肉桂断面特征:

断面颗粒性,不平坦,外侧棕色较粗糙,内侧红棕色而油润,中间有一条黄棕色的线纹(石细胞环带)。

黄柏断面特征:

断面深黄色,纤维性强,裂片状分层

杜仲断面特征:

断面有细密银白色富弹性的胶丝相连,一般可拉至1cm以上才断

十九、简述大青叶和番泻叶的显微鉴别特征

大青叶:

叶横切面:

1.上、下表皮均为1列切向延长的细胞,外被角质层,内部有厚角组织。

2.气孔不等式,副卫细胞3~4个

3.叶肉组织中栅栏细胞3~4列,和海绵组织无明显区别。

4.主脉维管束4~9个,外韧型,中间一个较大,上下侧均可见厚壁组织。

5.薄壁组织中含芥子酶的分泌细胞,内含棕黑色颗粒状物质。

表面制片或粉末制片:

1.上下表皮均具不等式气孔,副卫细胞3-4个。

2.上表皮细胞垂周壁较平直,外被角质层;下表皮细胞垂周壁稍弯曲,略呈连珠状增厚。

3.叶肉组织分化不明显,含靛蓝结晶和橙皮苷样结晶。

番泻叶:

横切面

1.表皮细胞1列,部分细胞内含黏液质。

2.叶肉组织等面型,栅栏组织通过主脉。

3.海绵组织细胞中常含草酸钙簇晶

4.中脉上下两侧均有纤维束(晶纤维)

粉末:淡绿色或黄绿色

1.非腺毛:单细胞,壁厚,有疣状突起

2.草酸钙簇晶存在于叶肉薄壁细胞中

3.晶鞘纤维

4.表皮细胞:上下表皮细胞表面观呈多角形,垂周壁平直;气孔:平轴式,副卫细胞大多为2个

二十、简述大青叶和番泻叶主要化学成分和理化鉴别方法

大青叶:

(主要化学成分):

1.叶含菘蓝苷(isatanB)约1%,易水解成靛蓝、靛玉红。靛玉红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具有明显疗效。

2.另含色胺酮(tryptatrin)、4(3H)喹唑酮等。色胺酮是抗皮肤真菌成分。

3.植物中另含芥苷、新芥苷、1-磺基芥苷、黑芥子苷、游离吲哚醇及氧化酶等。

(理化鉴定):

1.微量升华蓝色或紫红色细小针状、片状或簇状结晶。

2.取本品粉末水浸液,在紫外灯下(nm)下观察,呈蓝色荧光。

3.TLC以靛蓝、靛玉红为对照品,进行TLC。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相应的位置上分别显相同的蓝色和浅紫红色斑点。

番泻叶:

(主要化学成分):

1.二蒽酮苷类:番泻苷A、B、C、D。

2.游离蒽醌及其苷:芦荟大黄素双蒽酮苷、大黄酸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葡萄糖苷及少量大黄酸、芦荟大黄素等。

3.按照HPLC法测定,番泻苷A和番泻苷B的总含量不得少于1.1%。

(理化鉴别)

1.本品酸水提取液,用乙醚萃取,醚层用无水硫酸钠脱水,滤液蒸干,放冷,加氨试液显黄色或橙色,冷水加热2分钟,变为紫红色(检查蒽苷类);

2.粉末遇碱液生成红色。

二十一、比较丁香,金银花,红花,西红花花粉粒特征

1.丁香花粉粒:较小,极面观三角形,角端各具一萌孔

2.金银花花粉粒:众多,黄色,球形,外壁有细刺状突起,萌发孔3

3.红花花粉粒:球形或椭圆形,外壁有短刺及疣状雕纹

4.西红花花粉粒:稀少,圆球形,外壁近光滑,萌发孔1个

二十二、比较北五味子和南五味子性状鉴别特征

北五味子:

1.呈不规则的圆球形或扁球形,直径5~8mm。

2.外皮紫红色或暗红色,皱缩,显油性,果肉柔软,有的表面黑红色或出现“白霜”。

3.种子1~2粒,呈肾形,表面棕黄色,有光泽,种皮硬而脆,较易破碎。

4.果肉气弱,味酸;种子碎后有香气,味辛,微苦。

南五味子:

1.较小,不规则形,表面暗红色或棕褐色,果肉质较薄干瘪,皱缩,无光泽,常紧贴于种子上。

2.内含种子1~2粒,种子较北五味子稍小,表面黄色呈颗粒状。

二十三、比较苦杏仁和桃仁的性状鉴别特征

苦杏仁:

1.呈扁心形,长1~1.9cm,宽0.8~1.5cm,厚0.5~0.8cm。

2.表面黄棕色至深棕色,一端尖,另一端钝圆,肥厚(“鼓肚子”),左右不对称,尖端一侧有短线形种脐,圆端合点处向上具多数深棕色的脉纹。

3.种皮薄,子叶2,乳白色,富油性。

4.气微,味苦。

桃仁:

1.种子长卵形,扁平顶端尖,中间膨大,基部钝圆而偏斜,边缘薄。

2.种皮黄棕色至红棕色,有纵皱纹,自基部合点外分出多数脉纹,尖端一侧有1棱线痕(种脐)。

3.种皮薄,易剥去,内有富于油质的子叶2片。

4.气微,味微苦。

二十四、比较吴茱萸和山茱萸的性状鉴别特征

吴茱萸:

1.呈球形或略呈五角状扁球形,直径2~5mm。

2.表面暗黄绿色至褐色,粗糙,有多数点状突起或凹下的油点(子眼众多),顶端有五角星状的裂隙,基部残留被有黄色茸毛的果梗。

3.质硬而脆,横切面子房5室,每室有淡黄色种子1粒。

4.气芳香浓郁,味辛辣而苦。

5.用水浸泡果实,有黏液渗出。

山茱萸:

1.呈不规则的片状、囊状,长1~1.5cm,宽0.5~1cm。

2.表面紫红色至紫黑色(新货紫红色,陈货棕褐色,酒制后紫黑色),皱缩,有光泽,顶端有的有圆形宿萼痕,基部有果梗痕。质柔润,不易碎。3.气微,味酸、涩、微苦。

4.水浸后不变色。

二十五、简述补骨脂粉末显微特征

粉末与果皮表面制片:

1.壁内腺:类圆形,表皮细胞多达数十个至百个,中心细胞较小,多角形,周围细胞径向延长,辐射状排列,腺体腔内有众多油滴。

气孔:平轴式,表皮细胞具条状角质纹。

2.腺毛:多呈梨形,腺柄短,多单细胞,腺头多细胞或单细胞。

3.支持细胞哑铃状,中间细胞壁增厚。

4.种皮栅状细胞众多,细胞壁呈V字形增厚。

5.非腺毛:顶端细胞特长,胞壁密布疣点。

此外,尚含草酸钙小柱晶、小方晶、纤维、子叶细胞等。

二十六、简述小茴香粉末显微特征

1.小茴香网纹细胞壁厚,木化,具卵圆形网状纹孔。

2.油管碎片黄棕色或深红棕色,分泌细胞扁平多角形。

3.内果皮细胞镶嵌状,5~8个狭长细胞为1组,以其长轴相互作不规则方向嵌列。

4.内胚乳细胞多角形,含多数糊粉粒,每个糊粉粒含1个细小草酸钙簇晶。

二十七、简述槟榔的粉末显微特征

1.槟榔内胚乳细胞形状不规则,壁颇厚,有大的类圆形壁孔。

2.种皮石细胞形状不一,纺锤形或长方形等,壁不甚厚。

3.外胚乳细胞类长方形,含棕色物。

二十八、简述苦杏仁,马钱子,槟榔的主要化学成分和理化鉴别方法

1.苦杏仁主含苦杏仁苷。

①药材加水共研,产生苯甲醛的特殊香气。

②药材临时捣碎,置试管中加水湿润,试管顶端悬挂一条三硝基苯酚钠试纸,用软木塞塞紧,置温水浴中,10分钟后,试纸显砖红色。

2.马钱子主含番木鳖碱、马钱子碱。

取种子胚乳横切片,加1%钒酸胺的硫酸溶液1滴,胚乳即显紫色。

另取胚乳切片,加发烟硝酸1滴,胚乳即显橙红色。

3.槟榔主含槟榔碱。

粉末酸水提取液1滴于玻片上,加碘化铋钾试液1滴,即现浑浊或沉淀,放置片刻镜检,可见石榴红色方晶或球晶产生。

二十九、简述槟榔断面特征和显微组织构造的联系

1.槟榔断面特征为棕色种皮与白色胚乳相间的大理石样花纹。

2.系槟榔组织构造中种皮内层与外胚乳的折合层不规则插入内胚乳中形成的错入组织所致。

三十、比较槲寄生和桑寄生的性状鉴别特征

槲寄生

1.茎枝呈圆柱形,2~5叉状分枝;

2.表面黄绿色或金黄色,有纵皱纹;

3.节膨大;体轻,质脆,易折断;

4.断面不平坦,皮部黄色,木部色较浅,有放射状纹理,髓部常偏向一侧。

5.叶对生于枝梢,无柄,易脱落;

6.叶片呈长椭圆状披针形;

7.先端钝圆,基部楔形,全缘;

8.表面黄绿色,有细皱纹,主脉5出,中间3条明显;革质。

9.味微苦,嚼之有黏性。

桑寄生

1.表面红褐色或灰褐色,具细纵纹,并有多数细小突起的棕色皮孔,嫩枝有的可见棕褐色茸毛;2.质坚硬,断面不整齐,皮部红棕色,木部色较浅。

3.叶多卷曲,具短柄;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椭圆形;表面黄褐色。

4.幼叶被细茸毛,先端钝圆,基部圆形或宽楔形,全缘;革质。

5.味涩。

三十一、比较薄荷和穿心莲的粉末显微鉴别特征

薄荷叶

1.表皮细胞壁波状弯曲,气孔直轴式。

2.腺鳞头部8个细胞,内含淡黄色分泌物;

3.小腺毛头部椭圆形,单细胞。

4.非腺毛由1~8个细胞组成,壁厚,有疣状突起。

5.橙皮苷结晶略呈扇形或不规则形,淡黄色。

穿心莲叶

1.含晶细胞卵形或椭圆形,钟乳体大型螺状,层纹波状。

2.气孔直轴式,副卫细胞大小不等。

3.腺鳞头部4、6或8细胞组成。

4.非腺毛1~3细胞,有的具角质线纹。

三十二、简述三种麻黄性状,显微特征的主要区别点

草麻黄

1.呈细长圆柱形,少分枝。

2.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脊线,触之微有粗糙感。

3.节明显。节上有膜质鳞叶,裂片2(稀3),锐三角形,先端灰白色,反曲,基部联合成筒状,红棕色。

4.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纤维性,周边绿黄色,髓部红棕色,近圆形。

5.气微香,味涩、微苦。

茎横切面:

1.表皮细胞外被厚角质层;脊线较密,有蜡质疣状突起,两脊线间有下陷气孔。

2.下皮纤维束位于脊线处,壁厚,非木化。

皮层散有纤维束。

3.中柱鞘纤维束新月形。

4.维管束外韧型,8~10个。

5.形成层环类圆形。

6.木质部呈三角状。

7.髓部含棕色块;偶有环髓纤维。

8.表皮细胞外壁、皮层薄壁细胞及纤维均有众多小砂晶或方晶。

中麻黄区别点:

1.多分枝,有粗糙感;

2.膜质鳞叶裂片3(稀2),先端锐尖;

3.髓部三角状圆形。

4.维管束12~15个;

5.形成层环类三角形;

6.环髓纤维成束或单个散在。

木贼麻黄区别点:

1.较多分枝,无粗糙感。

2.节间较短;

3.膜质鳞叶裂片2(稀3),上部为短三角形,灰白色,先端多不反曲,基部棕红色至棕黑色。

4.维管束8~10个;

5.形成层环类圆形;

6.无环髓纤维。

三十三、简述薄荷的主要化学成分及理化鉴别方法

1.薄荷主含薄荷油,油中主成分为薄荷脑。

2.取薄荷叶粉末少量,经微量升华得油状物,加硫酸2滴及香草醛结晶少量,初显黄色至橙黄色,再加水1滴,即变紫红色。

三十四、比较茯苓与猪苓的性状,粉末显微鉴别特征

茯苓

一、性状鉴别:

1.类球形或不规则块状。

2.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有明显皱纹。

3.体重沉于水,质坚实不易破碎。

4.断面不平坦,颗粒性,周边淡棕色,内部白色。

5.无臭,味淡,嚼之粘牙。

二、显微鉴定

粉末:灰白色。

①用水或稀甘油装片,可见无色不规则颗粒状团块或分枝状团块。

②遇水合氯醛液粘化成胶冻状,加热团块物溶化。

③用5%氢氧化钾装片,团块溶化露出菌丝,菌丝细长,稍弯曲,有分枝,无色或棕色。

不含淀粉粒及草酸钙晶体。

猪苓

一、性状鉴别

1.呈不规则块状,较茯苓小。

2.表面棕黑色,有皱纹或瘤状突起。

3.体轻浮于水。

4.断面细腻,类白色,略呈颗粒状。

5.气微味淡,嚼之绵软而不易碎。

二、显微鉴定

粉末:灰黄白色

1.菌丝团大多无色(内部菌丝),少数棕色(外层菌丝)。散在的菌丝细长弯曲,有分枝。

2.草酸钙结晶多呈双锥形或八面体。

三十五、血竭的性状,理化鉴别,品质标志

一、性状鉴别

1.扁圆形、四方形或不定形块状,大小不等。

2.表面铁黑色或黑红色,常附有因摩擦而成的红粉。

3.质硬而脆,断面有光泽或粗糙而无光泽,黑红色,研成粉末血红色。

4.气微、味淡。

二、理化鉴定

1.火试:取粉末置白纸上,用火隔纸烘烤即熔化,应无扩散油迹,对光照视呈鲜艳的血红色。以火燃烧则发生呛鼻烟气(苯甲酸)。

2.水试:粉末浮于水面且不溶解。

三、品质标志

1.主含红色树脂酯约57%。从中分离出结晶形红色素:血竭红素、血竭素、黄烷素等。红色树脂为血竭树脂鞣醇与苯甲酸或苯甲酰乙酸的化合物。

2.尚含松脂酸、异松脂酸、去氢松香酸、山答腊松脂酸等。

3.按照HPLC法,其含有血竭素不得少于1.0%

三十六、比较乳香和没药性状鉴别特征

乳香:

1.为长卵形滴乳状、类圆形颗粒或黏合成大小不等的不规则块状物;

2.表面黄白色,半透明,被有黄白色粉末,久贮颜色加深;

3.质脆,遇热软化,破碎面有玻璃样或蜡样光泽;

4.具特异香气,味微苦;

5.与水共研形成白色或黄白色乳状液。

没药:

1.天然没药呈不规则颗粒性团块,胶质没药呈不规则块状及颗粒,多黏结成大小不等的团块。

2.天然没药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近半透明部分呈棕黑色,被有黄色粉尘;

3.胶质没药表面棕黄色至棕褐色,不透明。

4.天然没药质坚脆,破碎面不整齐,无光泽;胶质没药质坚实或疏松。

5.天然没药有特异香气,味苦、微辛;胶质没药味苦,嚼之有黏性。

6.与水共研形成黄棕色乳状液。

三十七、青黛加工,性状鉴别,理化鉴别,品质标志

一、青黛加工:置大缸或木桶中,加入清水浸泡2-3昼夜至叶腐烂,茎脱皮时捞去茎、枝、叶渣,每50kg茎叶加石灰4-5kg,充分搅拌,待浸液由乌绿色变为紫色时捞取液面泡沫状物,晒干。

二、性状鉴别:

1.为极细的深蓝色粉末,或为多孔性疏松团块,质轻易飞扬。

2.微有草腥气,味淡。

3.水试:浮于水面(若沉入水中,杂质多)

4.火试:烧之产生紫红色烟雾,时间长者佳。

三、理化鉴别:

①粉末+硝酸,立即产生气泡,并显棕红或黄棕色。

②粉末少许放入有水的试管中,振摇后放置片刻,水层不得显深蓝色。(检查水溶性色素)

四、品质标志:

1.含靛蓝5%以上,另含靛玉红、靛黄等。靛玉红对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有一定疗效。

2.按HPLC法,含靛蓝不得少于2.0%;含靛玉红不得少于0.13%。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药鉴定学重点简答题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