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是年购买了6亿美金的吉列公司优先股,年时,巴菲特把全部优先股转换成了普通股。从到年之间,吉列成长稳定,股价和净利润的年复合增长率在22%左右。吉列净利润和股价自年达到顶峰后,由于对金霸王电池的投资价格过高,以及竞争对手的蚕食,连续4年处于下滑状态,直到年触底回升,开始恢复增长,并于年被保洁收购。此时巴菲特收益约为8倍。巴菲特持股被转换成了对保洁的持股。巴菲特从年开始卖出保洁,在年时,巴菲特已经差不多卖出了大部分的保洁股票。
巴菲特曾把吉列和可口可乐并列为最优秀的公司。
吉列的优势在于,长期处于剃须刀行业的霸主地位。技术上,长期领先。价格上,大部分人都能买得起。作为日用品,吉列是剃须刀行业第一品牌。
作为百年企业,巴菲特为什么在年才决心投资吉列?吉列公司在六七十年代时,搞了很多非主业投资,但都不成功。到80年代,吉列不断遭到恶意收购的威胁,吉列被迫负债来收购股票,并卖出此前那些五花八门的非主业投资。巴菲特看到了这些情况,他预判吉列后续将脱胎换骨。事实确实如此。从吉列案例能看出,巴菲特很善于判断企业的中长期转折点。他知道影响企业发展的bug到底在哪。
但任何企业在高速发展后,都会遭遇瓶颈期或困境期。吉列在年之后的四五年,尽管每年盈利,但市场占有率和利润都在下滑,竞争对手在蚕食吉列的中低端市场。巴菲特在那几年仍然坚持持有,并于年选聘了詹姆斯·基尔茨作为吉列的CEO。基尔茨力挽狂澜,发挥出了吉列的潜力,巩固了吉列在中高端市场的地位,最终等到了保洁的溢价收购。
巴菲特投资的企业,即使阶段性陷入困境,但都有重新恢复的能力。这种抵御困境的能力,就是巴菲特所讲的安全边际或护城河。
吉列的护城河在于,它在高端市场领域,拥有对手所不具备的优势,它的剃刀技术仍然居于行业顶尖地位。对手在中低端市场的进攻,能造成吉列一时慌乱,但只要核心阵地不失,就仍然有强大的反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