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飞:“公考第一”咋栽在了假实习鉴定上?
26岁的小张(化名)是湖北省一名大学生村官,今年参加广东省公务员统一考试,报考了江门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一个岗位,综合成绩名列第一,在100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但他来不及庆祝就被告知其未被录用,因“*审不过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市人社局向南都介绍,小张“大学实习鉴定表盖了假章”。对此小张认为用人单位“在*审环节有违法违规行为”并提出异议。(7月17日《南方都市报》) 如今,不少大学生在考研和找工作之余,还在为另一个“大事”奔忙:给实习鉴定表盖上一个章。根据一些高校的规定,毕业实习是大学生们毕业前必须要完成的,计入学分。可事实上,一些毕业生没有时间去实习,还有一些毕业生找不到愿意接纳他们实习的单位。于是,为了完成学校的要求,他们不得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实习鉴定造假便成为了大学生们最青睐、最保险的过关法宝,但想必小张也没想到,自己“笔试面试均第一”的骄人战绩却栽在了公章造假的实习鉴定上。 或许有的人觉得实习鉴定造假无甚大碍,甚至有人习惯性吐槽是否是官方的刻意为难,绞尽脑汁来“鸡蛋里面挑骨头”。可在笔者看来,这种偶发现象之中存在着必然,虽然乍一听小张说“自己大学毕业,当了两年村官,作为社会考生,用人单位不应该拿大学时期的一份实习鉴定表判定自己不合格”的辩解很有道理,确实不能因此认定他德行有亏,但小张的*审材料有瑕疵是不争的实事,虚假行为也客观存在着,这被大学生们忽视的小污点竟成为了公招录取过程中的“拦路虎”。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不能只归咎于小张这类群体本身,学校难辞其咎。小张解释“这份实习鉴定表最终也得到了学校认可,领导也签字确认,我也顺利毕业”,其实这类现象几乎成为了一项惯例,现在一些学校把实习完全推给了学生,按理实习单位应由学校帮忙联系,恰恰因为一些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实习单位就只能造假,久而久之在学校的“默许”之下,这种“不得已而为之”便成为一种理所应当的“潮流”。 本该是大学课程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却被学校草草对待。在为小张感到可惜之余,不禁试想如果学校能够再负责一点,用严格的制度和联系保障措施倒逼大学生认真对待毕业实习,就不会再有这样“因小失大”的事情的发生了。 作者:李雪飞
:张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