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5824577.html张文忠,笔名呆瓜,男,七零后,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工作。有作品发表于《诗刊》、《星星》、《浙江诗人》、等报刊杂志和多家市县级内部刊物。
本期点评诗人:
宗小白/阿水/刘颖/麦子/蓝宝石/张常美/李栋/连山/涂拥/王子俊/樱小桃/黍不语/冯冯/念小丫/秋若尘/淳本/山重小住/连城/黎周谷穗/于海棠/阿登/曹兵/陆十一/乌鸦丁/吕游/琼瑛卓玛/林荣/禾秀/王景云/阿蘅/宋煜/云垛垛/柒零年代/鹤轩/南在南方/大连点点/窗户/木耳/冯冯/黍不语(排名不分先后)
有时候我说生活就是沙滩,那些微小细碎的金子也会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它们太小了,永远也不会被人收走,但它们也是金子。其实很多细小的感情就是这样简单,简单的让我们常常忽略了它的存在,但这些简单的东西让我很是喜悦。
野花
宗小白
不知名的野花生长在道旁
风一吹
它就点点头
再一吹,它又点点头
它见的风
多了
没有哪阵风
吹倒过它
倒是那些风
吹着吹着
就不见了
野花也许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野花,那只是大多数人看到的,它不一定叫自己野花。生活就是这样,保持自己的个性与自由,浮云流来流去,是浮云的事。整首诗简单干净,没有多余的枝枝蔓蔓,有着思辩的味道和唤醒的功能。(呆瓜)
大雪
阿水
雪从夜里开始飘落
凌晨三点,推开窗
天空有落日余晖一样的昏*
又因夜幕而明亮
失眠的女人,有泪水
在眼眶里汇聚
悬崖般决裂地一跳,雪
无声降临
人间一定有人跟我一起失眠
我如莲蓬般结实
枯*又丰满
雪从天上来,白,而且轻
注定要回到天空去
每个人都有无可言说的心事,这些心事有时会在某件事物的触发下,慢慢扩散出来,扩散的浓与淡,无关重要。重要的是发呆一会儿,放松一下。发呆是个什么样子呢?发呆就是这个样子:雪从天上来,白,而且轻/注定要回到天空去。(呆瓜)
暮色
刘颖
暮色在母亲的院子里
在葡萄架上
母亲把葡萄仔细摘下来
梳理整齐
送给邻居,我,偶然到来的陌生人
直到
葡萄架上只剩空空的深秋
这一幕让我忽然明白,千里外
故乡小如颤抖
被母亲捧在手里
暮色在生长着,很好看但没诗意,可是暮色突然断裂了,露出新鲜的茬口,那么诗意来了,来得自然而从容。叙述也一样,没有断裂的叙述只能是叙述,叙述的断裂处才是诗意产生的源头。嗯,我想写诗的来由只是一个瞬间或来自心底的一种冲动,那个瞬间或冲动让我们动容。(呆瓜)
山间
麦子
进州的山泉,比我先到,它飘飘洒洒
冲向低处的河流
河床上细碎的石块还没有磨圆,它们
来自都是当年,垮塌的山顶
十年了。它们静默沉在水底,亮着
锋利的牙齿,却无处诉说
而此刻夕阳西下,无边的落叶潇潇而下
仿佛那些蒙难的人们——
悄悄往人间捎来,无人接收的书信
山间有什么?有你需要的事物,那些事物是从万千事物中过滤出来被你所选择的事物,事物的选择很重要,每种事物都可能成为情感的通道。山间只有河流、石块和落日,翻耕一下,会长出属于自己的天使。(呆瓜)
清晨
蓝宝石
我不能使太大的力气
说话的声音不能超过鸟儿
连抚摸也要轻易忽略
我必须屏住呼吸,种一棵无花果
根伸展,根要把所有的力量呈半圆状
撒下网
先别收网
身上的鸟儿在唱歌
数到第三下才有可能踮起脚尖
现在,猫的路线有些潮湿
它舔了舔前爪,甜甜的
它迟疑了一下,又接着去舔另一只
带甜味的
清晨是美好的,是因为它和美好的人、美好的事物在一起。你不用强制事物说话,事物的每一部分都有暗示性。尽管一遍一遍读好了,字的每一个肢体动作下面,都带着感情,带着感情的词句才是有意义的词句。(呆瓜)
诗意并不一定来自文字表面,而是你在读完之后,那种不愿离去的、持续一段时间的味道。许多时候,你只叙述出过程就可以了,节奏、气息、速度、精确的词语和氛围的营造,自然会产生出味道。所以,我们要培养自己的语言修为,这样文字才会随心随意,不是文字找人,是人控制文字。嗯,陷入在美好的、安静的叙述中去,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因为最简单的美更能贴近人心和普及众人。
在日子里
张常美
我住的这间房子不是这栋楼的中心
这栋楼也不是这个小区的中心
小区的中心是一个小喷泉
每到中午,音乐响起
水花会准时溅满孩子们嬉戏的脸
仿佛这些孩子才是宇宙的中心
连阳光也追着他们四处乱跑
而看护孩子的老者们在皱纹里藏的太深了
阳光也懒得把他们从树荫里翻拣出来
他们端详着孩子的目光让人心惊
那里仿佛一个黑洞
有一种摄取时光的能力
那里模糊一片。既没有中心,也没有边缘
活在尘世中的人,总有一个是他(她)的中心,而且中心是随着时间变换的。而那个中心,可能是亲人、孩子、金钱、物质等等,没有中心,那就羞于活着了,既使活着,与死了并没有多少差别。“在日子里”,其实就是活着,只有活着才在日子里,诗里透出的情绪是悲凉或者无奈。这首诗,简单的叙述一种现象,给人带来久久的思考。(呆瓜)
虚构的事物
李栋
虚构的事物有时也会弯曲、折叠
溢出它本身
如泉水流成大河,流到海
它带走了时间
喜鹊飞到空中,翅膀扇动风
留下来鸟鸣
她上班、瘦身、与小贩讨价还价
回家烧一盘青菜
读远方来信
写信的是个胖子
他常常虚构南方的雨水
虚构小桥明月,虚构心跳和肺炎
虚构爱
是不是也在虚构自己呢,未必不是真实的自己。生活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是这样,忙忙碌碌,但也有渴望,虽然有的遥不可及,但总能给人一个活着的理由。既然是虚构的事物,也许会在梦里会出现,只是很多人活在梦里,未曾走出来。我想只有看淡了一切,才会活得自然而舒展。这首诗,并不需要太多的东西加入叙述,大马拉大车,小马拉小车,车大车小都能运载感情,但不能运载所有的感情,却都能成为感情的通道。(呆瓜)
万宅村的银杏落了
连山
深居在万宅的银杏
终于落了。
阳光浩荡。那么多感恩般的颜色
不断地充实着,完善着
一座村庄的秋天。
来这里的人们多了起来
他们在盛世中欢呼。奔跑。追逐……
那人却一声不吭
长久地,坐在树下。金*的声音
陆续降临他头顶。仿佛
大器晚成。
字词是简单的,叙述的只是事物声色、运动方向等,但诗意却是来自声色的变化、运动的轨迹,让我感受出来的,是诗者的情绪波动。叙述是一种姿态,而诗意来自叙述者的心中。叙述中会呈现出叙述者的心境、状态等等。嗯,叙述不要那么多、那么满,种的那棵树长高了,开花了,是时候选择离开了,继续呆在那里是多余的。(呆瓜)
方山雪
涂拥
每年春节,必有一场大雪
纷纷回到泸州
带来一小片欢愉
酒杯中的千山万水
还没有喝干
雪便悄悄融化了
只有少数到方山云峰寺
烧香拜佛的人
才能见到幸存的雪
逗留山顶。庙中僧人
任由这些雪
匍匐在菩萨膝下
不言不语
多么安静自然与祥和,并且沉稳。仅仅叙述出雪的那几个状态就可以了,事物会说话,总有事物会呈现出人性的那一面,别把它当哑巴。雪不是哑巴,它会替诗着说出一切,而且雪不仅是给诗者看的,还是给相同心境的很多人看的。这首诗,没有华丽的词语和高深的技巧,只是一次平常的、身边的一些熟视无睹的场景或者细节有选择的再现,轻而易举地就触发了读者的情绪。(呆瓜)
乘车记
王子俊
从金江火车站始,
一连串的隧道,
长的,短的,像纠缠不清的血管。
两个去年下岗的中年女人
靠窗,努力保持体面。
她们小心谈论,那笔五六万买断
工龄的钱,怎样细花
才能支撑到五年后的退休。
三个相約到成都
参加一建考证的年轻人,喧闹。
说的是过关技巧。
去泸州的我,注意到了
这样的一闪而过:
火车一头,撞进山洞,
暗,从地下拖上来。
山与山间,是火车撕破的缺口
我们被小缕阳光,煮暖。
长暗和短明,交叉
一如九号车厢乘车人,各自的活着。
这首诗是写生活的境地,或者说是生活的姿态,并不是指向精神上更深层的意义。事件就发生在我们周围,是我们常常忽略掉的细节,细节决定了这首诗的成败。任何事物都是有关联的,怎么把这些有关联的事物捏在一起,要看诗现场的营造,看事物活动的细节,除了后面几句,都是生活中真实场景与细节的再现,细节的叙述到了,就像一句诗: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以前,我说过小题大作,这是诗的写法,一个聪明人的写法,一个灵性诗人的写法。一截车厢,同样也是一个社会。(呆瓜)
诗不仅有思想和感情,思想和感情可以用很多文体去描述。一句谚语,它表达的思想可能比一首诗更直接,那它不是诗。所以说,思想和感情不是区分诗与其它文体的关键。分行的散文也不是诗,诗有诗的节奏、气息、速度、精确的语词和氛围的营造。那些带有感情和思想的、有气息、有节奏、词句精准的语言才是诗的语言。
柴楼上的秋千
樱小桃
稻草搓成的绳子,挂在柴楼的梁柱
外婆为绳索绑上木板,铺上棉垫。秋千飞上樱桃树
所有看似永恒的东西,都如朽蚀的稻草绳
轻轻一拉,就会断裂
外婆坐回堂屋的门槛,燕子从泥筑的窝探出头
秋千架上,无忧无虑的笑声飘上云端
那时我并不知道
时间会带走外婆,燕子窝会放空,秋千会散架
被扔上暗无天日的柴楼
我们总会有回忆,总会有脑海里抹不去的那些,将一路前行,我们走到哪里,就跟到哪里,在某一天早上,或者晚上,或者闲置的那一刻,跳出来和我们聊聊。这首诗,你不用去解读,你慢下来读,多读两遍,不同的人便有不同的感受,有的人可能会感受到人生的苍茫,有的人可能会感受到一个人的爱,等等,你可能感受到很多。这里我只说,一个诗人的意义就是把一些字除去灰尘、杂质后,让它们重新发光。(呆瓜)
这世间所有的好
黍不语
那麦地多广阔。好像可以
供我们走很久。
那绿色多蓬勃,像世上
所有的好,都来到了这里
我想跟你说很多话,像小羊
不停地咩咩。
我想和你长久的拥抱,像两棵
长到一起的树。
然而我是如此单薄。人世繁茂
很长的时间里
我踩着你的脚印,认真地
往前走。
像我拥有了,更多的你
人间的爱不是喊出来的,是活出来的。不是说,你说多爱就能多爱,爱是一个过程,是怎样去爱的,走过什么样的路途。古往今来,我们记住的那些爱情故事,其实记住的不是爱,是爱的过程。世间所有的好,无非就是所有的爱,只有爱才让我们留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爱,就羞于活着了。我说过的,不语忠实于生活的现场,不拔高,不求远。用自己的眼光拉近事物,一层一层地逼近,又一层一层地剥离,再一点一点渗透下去。她把情感摁在叙述里,叙述完成了,同样,她的情感也跟着叙述抒发完成了。(呆瓜)
下雪的早晨
冯冯
在斑马线一侧
等候过马路的行人
站成横排
都穿着厚厚的冬衣
以黑色居多
风把雪花戴在
人们的胸前
车流驶过,一辆紧挨一辆
像是要去同一个地方
这些黑色的衣服,簇拥着
肃立在这白茫茫的早上
这是肃穆的,胸前有白花,穿黑色衣服站立的人群。你想到什么了吗?我想,这么一说,你一定会想到一个场景。诗者把一个场景瞬间转化成另一个场景,真好,多么自然与和谐。所以说,写诗时把自己的想法和意志强制地转嫁到别人头上是不好的,用事物场景等共有的特征去关联、去渗透会更好,读诗人会接受而不去抗拒。最后我还说,给诗罩一点雾气也会很好的,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方拨开雾气,会发现不同的事物。(呆瓜)
边界
念小丫
风吹着,风刮过山坡是宁夏
风在谷底是内蒙
写情诗的小僧人在小南寺附近
雨淋着,雨落在山坡是宁夏
雨在谷底是内蒙
身为旅客的我,望着他坟上的石头
沙滚着,沙在沙湖是宁夏
沙在腾格里是内蒙
我让我的忧伤在一粒沙中沉重
蝶飞着,蝶落马兰是宁夏
蝶落格桑是内蒙
这在生活中,难道不是内心的选择吗,选择何其重要?不同的选择,会有不同的面孔。我读到了一种结构重复的力量,就这样重复着,重复着,通过叙述事物暴露出来的动作、情态、痕迹、规迹等,把自然界的事物、活动等有方向和规则的展开,隐喻或双关的把感情、哲理传达。是的,消除一些生硬的主观意见,找准事物与人性之间的内在关系何其重要,诗意的弹性就大了。最后我还说:诗,是一种文化,当然这里是地理文化。(呆瓜)
悬浮列车
秋若尘
他说我正在悬浮列车上,外面乌云滚滚
想着某地一定在下雨
也有轻飘飘的地方,白雪皑皑,将人烟遮掩
他说很多美妙的事物接踵而至
让中年也升起欲望之心
我诧异不已
仿佛距离并不成为距离
如此准确
地球上的一切都如囊中探物
他的自信来自于哪里
像我深夜之中
还在为归途焦灼不已
他说我身处悬浮列车上,被磁场所扰
地心引力让我们看起来都是一样的
又说
万物混浊,不可深究
你说它是悬浮列车也好,或者是想像成其它别的也好,人到中年,就像悬在空中一样,跑上跑下,好象永远都会有做不完的事情。如果某一天,突然感受到轻松舒适的那一刻时,想法是诸多的,两个人会有不同的想法。世上有太多的人,总是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