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小编在人民网看到一篇旧文章,感觉不错就转载过来让大家看看。
面对“无资源开发、无产业支撑、无村财收入”的三无发展困境,怎么办?这个问题,摆在潘标志面前,让他苦苦发愁。那是在年,潘标志初到三明市大田县建设镇和平村驻村时发生的事。这位来自福建省林业厅的干部,跑遍所有山头,后来开始谋划“做山字经,念林文章”,精心打造绿色产业,要把和平村建成福建省独具特色的“金银花之村”,给和平村铺就一条绿色富民路。破局走出三无发展困境和平村为省级“双薄弱村”,全村经济以农业为主,村民的致富门路窄,大伙过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福建省林业厅驻大田县建设镇和平村第一书记潘标志一来到村里,就挑起重担。“我也是农村出来的,刚来的时候,发现这里的房子建得比较老旧,破房子很多,一路走下来,就觉得怎么跟我们那边村差这么多?”潘标志摸清底子后,很快理清思路,把老百姓呼声大的民生工程,如道路拓宽、自然村多人的喝水问题等一一解决。还大力整治环境,实现乡村绿化美化亮化,新建农民休闲健身公园等,努力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大学生村官周懋钾来到村里以后,从第一书记身上学习到很多,他认为村里发生巨大变化,是离不开潘书记的努力:“自从潘书记来了之后,这个路变宽了,周边的环境全部改善了。还有自来水工程,他也自己去跑、去寻找水源。”“老百姓怎么造血怎么致富也是我们驻村的关键。”在民生工程实施的同时,潘标志深思的是,要如何尽快帮村里把产业发展起来?“我们这边在产业方面是空白的。”潘标志迫切希望改变村里的产业空白状况,他反复跟省林业厅领导、驻村领队、乡镇干部、村干部商讨发展大计。俗语说,靠山吃山。在跑遍所有山头进行深入调查之后,潘标志发现,和平村80%的区域都是山区,要想摆脱“无资源开发、无产业支撑、无村财收入”的三无发展困境,发家致富,必须在山上做足文章。说干就干。潘标志把和平村多亩的林下土地资源利用起来,打算发展“一树”(珍贵树种)、“一花”(金银花)、“一草”(林下种植中药材),精心打造绿色产业。年,和平村筹集30万资金,种植珍贵苗木17万多株,完成荒山造林、非规划林地造林多亩,打响第一场“绿色”战役。发展实现绿色增长农民增收“一树”发展起来了,还要怎么发展“一花”、“一草”?“怎么样抓一个特色产业出来?发展短平快的金银花,是可以作为我们村里的特色来抓。”潘标志说。“没有专门的销路,可能种起来之后,量多了,自己又不能吃,那该怎么办?所以,当时大家是有疑虑的。”和平村支书郑永彭向记者提起当年村民们对发展金银花产业的担心,他说还是潘书记有办法打消大家的疑虑。经过反复验证,潘标志越来越坚定走盘活山地综合开发这盘棋。因此,引导大伙成立兴和金银花种植专业合作社,采用“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还不时地请一些专家来指导。潘标志告诉记者:“我们重点是抓几户,给他们培训,给他们讲发展前景,开发的方向。除了药用之外,开发方向还是很宽的,比如可以做盆景。年春季出了多盆,一下子就卖出去70-80盆,现在除了开发小盆景,也在开发大盆景。”合作社慢慢壮大,带动农户充分利用家庭院落的空间和各种资源,发展集药用、绿化与盆景观赏以及林下生态养殖于一身的金银花绿色经济。到目前,和平村全村20多户加入合作社,种植金银花多亩,开发大型特色盆景近盆,金银花基地生态养殖土鸡0多只,“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效益显现,年产值可达万元,有力推动了“一村一品”产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为了更好地树立金银花产业发展样板,潘标志利用自身是教授级高工的科技积累以及长期从事林业开发的优势,挖掘和整合科技资源,引导专业合作社与福建省林科院、三明林校等科研院所合作完成国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的《福建省金银花适宜品种筛选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成果,并以成果为依托向中央财*申报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年获得了中央财*立项资金万元,推动金银花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工作,以科技支撑金银花药用与景观绿化兼用特色产业的发展水平。“通过中央财*项目的实施,把村里的金银花规模扩大到亩,到时带动的户数可以达到50户至户。逐步把和平村建成福建省独具特色的‘金银花之村’。”对于未来的发展之路,潘标志很有信心。“他给我们带来了项目、资金、信心,这个是目前我们基层特别是农村比较缺的。借助他本身自身的优势,结合我们当地的实际抓了绿色林下经济。”在大田县建设镇*委书记茅有温看来,潘标志充分发挥林业部门的优势,把绿色产业发展起来,给和平村铺就了一条绿色富民路,有效增加全村资源和财富储备。“在观念方面给村里带来很大的变化,这是一个方面。第二个,在发展思路方面得到进一步的理顺。”大田县委常委、统战部长江太生认为,潘标志不仅仅从村情谋发展,还能够从今后的可持续方向来谋划,为村里打下良好的基础。
赞赏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