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有感而发飞天名刊名家平凉改稿会暨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是什么样 http://pf.39.net/bdfyy/bdfzd/180324/6123995.html

悟道崆峒宋亚平

这次《飞天》名刊名家平凉改稿会暨文学骨干研修班,是省文联《飞天》杂志社和平凉市文联,继年之后承办的第二次文学改稿活动。平凉近百名写作者及文学爱好者参加了这次活动,我有幸成为其中之一。

改稿活动请来的老师不但是各自杂志的编稿人,更是创作成绩突出的作家。特别是《延河》杂志的副主编弋舟老师,他的小说创作成果丰硕,短篇小说《出警》获得了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我是他的忠实读者,他的作品我是当作范本仔细研读的。

作为一个资深的文学爱好者,我深知这种活动的重要性。而且,我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正如市文联主席马宇龙在活动结束时所讲,我在写作上的进步和成长是从上次改稿会开始的。确是如此,年参加市文联组织的改稿活动时,我并没有写中短篇小说。从那次参加活动之后,我开始创作中短篇小说,于次年在《佛山文艺》发表小说一篇,后来在《飞天》和《绿洲》发表短篇小说《崔老板之死》和中篇小说《过年》等。取得这些进步,在我看来,除杂志编辑老师的厚爱外,市文联的关怀、朋友的激励、自己的学习,这几点都特别重要。

在这次活动中,老师们都以学员习作展开评点和教学,指出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修改建议。许多老师根据自己的编稿和写作经验,传授写作技巧和文学理念。我觉得,这样通透接地气又手把手的改稿教学,效果是特别好的。以我本人的生活环境和阅读量,许多知识是不曾了解的。尤其是认知方面,局限很大。通过认真听课,让我明白了一些道理。我一直觉得,于老师来说,是讲授;于学员来说,是领悟;领而不悟,是左耳进右耳出;而悟得多或少,与天份有关。文学、写作于我来说,是正道,因而,我在发朋友圈时,把这次学习,称为崆峒悟道。

收获很多,但我觉得最大的收获在弋舟、火会亮老师对小说的分析和讲授。弋舟老师讲,小说要讲求格调。这虽然是短短的几个字,但却为文学定了调子。格调不高的作品会让人觉得低俗,不能给读者带去好的启发。弋舟老师还讲,小说后面要有作者隐形的立场。这话也是至理,作为写作者,我们用作品表现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丑恶的憎恶,这就是我们的基本立场。我们还要表现对弱者的同情,对底层的关怀,这是一种人道主义的悲悯情怀,需要有更高层次的认知和内心深处的善良。这是我对弋舟老师这句话的简单理解。要把立场表现得恰到好处,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太明显则显得幼稚,少了内涵,会降低作品的艺术性;隐藏太深又显得没有立场,这是近年好些作品普遍存在的问题。写些风花雪月低吟浅唱的故事,无关痛痒,什么问题也不触及,这样的文章,意义何在,值得思考。

弋舟老师还讲道:一个中篇小说或短篇小说,要考虑它的意义所在。我们已经落后于时代。身在现实中,要对历史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要把中国人放在全人类的范畴中去考量,放在宏阔的人类背景下去考量。今天的文学,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思想问题。观念上的突破是最重要的。锻造人格,提高境界。

上面这些,是弋舟老师的谆谆教导,作为一个较为熟悉弋舟作品的文学爱好者,我拥有并读过他的绝大多数作品,《随园》《所有路的尽头》《核桃树下金银花》等作品,曾读过多次。因而,我完全能理解他这些教诲的深层意思。我和好友多次谈论过弋舟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对历史的反思。我们一致认为,弋舟作品的思想性在当代短篇小说中,也许是最为深刻的。同时,他的许多短篇小说,也具有相当的叙述和表达的技术性。也许只有仔细研读他的作品,才能更深切地领会他的教导。

弋舟老师还说,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