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都明白这个道理,但没人喜欢被批评,忠言也不行,否则比干不会被挖心,屈原不会投江。
即便是以敢于直谏闻名的魏征,唐太宗也有想杀他的时候。《帝鉴图说》有载:
上尝罢朝,怒曰:会须杀此田舍翁。后问为谁,上曰:魏征每廷辱我。
李世民都气得骂人了:这个乡巴佬,老在朝廷上欺负我,非杀了他不可。
苦口良药可以加层糖衣,这样就不苦。
逆耳忠言是不是也可以加层糖衣呢?
可以将对他人的批评夹裹在前后肯定的赞美之中,减少负面效应,让人愉快地接受批评。
这就是肥皂水效应,是美国前总统约翰·卡尔文·柯立芝提出的。
我们刮胡子用剃须膏,过去是用肥皂水,可以软化胡子,刮起来就不痛了。
柯立芝的一位漂亮女秘书,人虽好看,但工作常粗心大意。一天早晨,柯立芝看见秘书走来,就说:“今天你穿得真漂亮,正适合你这样漂亮的小姐”。女秘书受宠若惊。柯立芝接着说:“但也不要骄傲,我相信你同样能把公文处理得像你一样漂亮的”。果然从那天起,女秘书工作认真很少出错了。
其实呢,这些都是咱们老祖宗玩剩下的。
上学时都学过的《邹忌讽齐王纳谏》: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这话明摆着就是在批评齐威王,可是前面夹杂着邹忌“不如徐公美”的故事,最后变成了纳谏。
批评使人进步,但批评从来不是容易的事。
古人云: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批评想绕开恶语很难,又害怕批评了遭人反感,批评了打击人的积极性。
历史上敢于直谏没有被杀的臣下没几个。魏征那是因为李世民有修养,加之长孙皇后的赞赏。
赞美要看时机,批评也要有技巧。
伏尔泰有一仆人,非常的懒。
一天,伏尔泰让他拿鞋子,鞋子倒是拿来了,可上面全是泥。
伏尔泰很生气,就问:你早上怎么不把它擦干净?
仆人说:用不着,路上都是污泥,两个小时后,鞋子一样会脏了。
伏尔泰无话可说,赶着出门。
仆人赶忙说:先生慢走,食厨的钥匙呢?我还没吃午饭呢。
伏尔泰说:还吃什么午饭呢,反正两个小时后还不是又饿了。
伏尔泰巧用幽默的话语妙地批评了仆人,既消除紧张的情绪,又达到教育对方的目的。
很多事都是一看就会,一学就废。
批评夹在赞美中,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
批评别人的时候,往往是你最生气的时候。
但越是生气的时候,越要注意一些批评的技巧:
1、不在公共场合批评
2、要照顾到别人的自尊心
3、要含蓄,不大发雷霆,把气氛搞太僵
4、先扬后抑,或先抑后扬
5、就事论事,不翻旧账
6、巧用提醒暗示、幽默调侃
其实,总的来说就是:
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批评只是手段,并不是目的。
打是疼,骂是爱,不管不问要变坏。
#每天一点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