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聚糖肽注射液价格是不是很高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329289.html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
上一代的人,看不懂下一代、下两代人的活法,这很正常。
就像母上大人,永远看我的头发不顺眼。
她觉得黑长直才是美,而我却追求蓬松随性。
外婆看不惯女性浓妆艳抹,和怎么夸张怎么来的美甲,殊不知这些都是现代年轻人自信心爆棚的武器。
她们看不懂,为什么现在有一些女性强调单身。
更不能理解周围某个人离婚后,做试管婴儿,自己生自己养。
但在村姑陈看来,这种做法真的很酷。
自己生养孩子,是因为只想照顾自己的孩子,而不是顺便还要照顾一个男人和他的家庭。
当看不懂另一群人的生活状态时,要用学习的态度,去分析背后的原因。
代沟的出现,是因为老一辈的人,思想还停留在年轻时所处的那个时代。
定型了,自然很难再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审视时代的变化。
然而,哪有什么代沟,有的只是其中一方的故步自封。
用行为分析法,每一种行为的背后,都是有道理的。
《2》
最近,仍然在刷某音。
当然,我们看某音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搜集素材。
永远不知道,今天会有什么样的牛鬼蛇神冒出来,为村姑陈提供新的写作素材。
刷着刷着,突然看到一条画风“清奇”的视频。
这条视频的发布者,每天都要打卡喝茶。
并且也能够看出,对方是位白茶爱好者,喝的大多是白牡丹或寿眉。
但不同之处在于,他热衷于挑战用各种各样的东西,混泡白茶。
昨天是菊花,今天是枸杞,明天是玫瑰花,后天是红枣,大后天是金银花……
总之,变着花样泡白茶,一个礼拜都不带重样的。
其中,有一些好心的围观群众提醒他:“喝白茶还是最好不要乱加东西,清饮就好。”
可没想到,人家压根就不领情。
或许觉得被冒犯了,还言之凿凿地说:“你难道不知道,唐朝人喝茶,要放葱、姜、八角、橘子皮、薄荷、盐这些调味料吗?我这是在传承传统文化,想怎么喝就怎么喝。”
在村姑陈看来,此人戾气太重,全然没有喝茶人的爽性与洒脱。
根据历史发展,唐代的传统是煮茶,到了宋代是点茶,行至明代就是泡茶了。
若一味地故步自封,或许我们现今还在喝着咸菜汤一般的茶汤吧?
如果墨守成规,宋代以后的饮茶法,就是非(唐代的)传统的了。
难道就要以此指责宋人数典忘祖,明人背祖忘宗吗?
东汉的王充在《论衡》一书中写道:“至今而不知古,谓之‘盲瞽’;知古而不知今,谓之‘陆沉’。”
每个时代的时代背景不同,喝茶的方式自然也不同。
谓之“盲瞽”,在于其并没有真正了解传统,我们的前人不是不喜欢清饮,而是没有现如今的条件。
彼时,中国尚未分出六大茶类,制茶工艺也处于初级阶段。
唐朝人喝茶,大多是直接用茶树上采摘的鲜叶,加入各种各样的作料,也是为了压制苦涩感。
所以,因为条件有限,不得不像煮粥那样煮茶。
到了后来,制茶工艺发展得愈发成熟,大家更喜欢泡茶,喝茶汤的原汁原味。
如今,我们又何必罔顾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呢?
《3》
在《礼记》中,还记载过一个关于孔子的故事。
大致是说,鲁哀公问孔子身上所穿的衣服,是不是儒服。
孔夫子回答他说,自己小时候住在鲁国,就穿鲁国的服饰,长大以后住在宋国,就穿戴宋国的服饰,从来没有固定穿着。
最后,还总结出了一个心灵鸡汤味十足的道理。
那就是,作为一个读书人,他的见闻是不分时空,不分地域的。
至于穿戴和服饰,乃身外之物,入乡随俗就好。
现如今的有些人,总以为穿一身汉服,就回归传统;弹几首古琴曲,就复归自然了。
更甚者,以为学着唐人鉴茶,就是在传播传统茶文化了。
殊不知,尊古,并不意味着泥古,更不是在皮相上执着。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点,都有属于自身的长处。
每个时代的人,都应该尽量了解传统,再将当代的优势技术融入传统,为其注入活力。
只有这样,才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传统日日常新。
若只是简单地复制粘贴,不过脑子,对于一千年后的子子孙孙,我们终将只是一堆泡沫。
因为我们无所作为,裹足不前,被时代遗忘,也就不足为奇了。
之所以好白茶提倡清饮,是因为香气、滋味经得起考验。
把水烧开以后,均匀地浇注在干茶上,促使其释放体内的营养物质。
在高温的激发下,茶香氤氲,周身弥漫着轻盈的、纯净的、纯粹的香气。
这股气味,不靠任何的调味料衬托,是茶叶最真实的状态。
无论好坏,都能完完全全、清清楚楚地呈现出来。
《4》
喝白茶加料,早就不是新鲜事了。
最开始的时候,是某些别有心思的茶掌柜,带头宣传的。
众所周知,老白茶中有一种特殊的香气,因为类似于红枣的气息,遂称为“枣香”。
但枣香的形成,并不简单。
除了需要以梗粗叶大、富含果胶物质的寿眉为原料,除了要压饼之外,更重要的,是品质要出众。
产区好、工艺好、储存好,是产生枣香的硬性条件。
然而,在市面上,品质优秀的寿眉饼,毕竟属于稀罕货。
更多的,是那些价格低廉,内含物质匮乏,品质极差的做旧老白茶。
想要让这些做旧茶,自发地生成枣香,几乎是不可能的。
即便存上十几二十年,也只可能拥有渥堆发酵后,所产生的类似于神仙水的酒糟味。
总之,和清新馥郁的枣香,基本扯不上关系。
这时候,就有人想出了一个损招。
既然茶叶本身没有枣香,那就自己加几颗红枣进去,一起放到煮茶壶里,不就是“枣香”了吗?
于是乎,越来越多人,开始尝试喝茶加料。
从红枣,到菊花,再到枸杞、玫瑰花、雪梨、陈皮,等等等等。
如果要归纳一个茶圈“黑暗料理”,白茶绝对是名列前茅,每个人都能想出无数种猎奇的喝法。
话又说回来,真正好的白茶,在真正爱茶的人手里,绝不会遭到如此对待。
试问,老白茶如此稀有,价格昂贵,怎么舍得加料呢?
加料之后,清新淡雅的白茶本味,几乎被全部掩盖,留下的只有作料的味道。
菊花多少钱一斤?红枣多少钱一斤?枸杞多少钱一斤?
比起加到老白茶里煮,直接泡水喝,岂不是更方便?还省钱。
所以,加料喝白茶,到底是聪明还是糊涂,相信列位看官自有定夺。
《5》
就如同孔夫子的看法,穿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平时的作为。
贯彻始终,茶文化的发展之路,是在传统上创新。
不能忘了根与本,但也不能抱残守缺。
有的人喜欢看未来,有的人喜欢看过去。
没有什么不好的,就是角度不一样。
可不能忘记,发展有发展的道理,人不可能永远活在以前。
天天把唐朝人如何如何挂在嘴边的人,可能思想还留在大清灭亡之前。
至于是清饮还是加料,就看诸君身处“鲁国”还是“宋国”了。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